![](http://a.nync.com/.jpg!40)
![](http://static.nync.com/main/images/cungg/cq27-min.png)
从贫困户到要买小汽车
今年41岁的肖青松如今是金米村的木耳大户,不久前习总书记来村上考察时,他向总书记介绍了自己的木耳种植经验。最近,为了赶在汛期前抢收地栽木耳,他用80元一天的工资,请了十几位村民帮忙采摘。一天一千多元的支出,是他过去想都不敢想的。
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脱贫户 肖青松:我家里五口人,一个老母亲有病,还有两个孩子上学,当时家里负担很重,2015年识别为贫困户。
精准脱贫政策,帮肖青松减轻了母亲看病、孩子上学的负担,再加他的劳务收入,一家人用两年时间脱了贫。这时,正在外打工的肖青松接到了村干部的电话。
肖青松说:“村组干部还有帮扶我们的干部给我打电话,叫我回来说是发展木耳产业。还刚开始很矛盾,没有技术,以为还要我们投入成本,把木耳种了以后还有销路怎么办,心里都有顾虑。”
几次沟通过后,肖青松打消了顾虑,回到村里发展产业。为了巩固脱贫成果,村上采取“借袋还耳”、“借棚还耳”的模式,大棚有人建、菌袋有人借、技术有人教、木耳有人收,肖青松只需要种好木耳,就能一年两次拿到收益。
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脱贫户 肖青松:两个大棚一年能赚4万多块钱,我今年还承包了一点地栽木耳,加起来能达到7万多8万块钱。我想在农闲时候我还到其它基地去学习,把人家的经验学回来,产量也能提升,多挣钱,明年还计划买辆小汽车。
当主播,直播带货
总书记在金米村考察时,点赞柞水木耳。强调电商不仅可以帮助群众脱贫,而且还能助推乡村振兴,大有可为。这让脱贫户陈庆海坚定了做“农民主播”用“直播带货”的想法。
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脱贫户 陈庆海:有人说现在手机是新农具,直播是新农活,我对这个就非常认可。近期打算地里的春耳还有两茬就结束了,结束以后我就开直播。通过互联网,把我们金米的木耳、农副产品,销到全国各地。
为了把直播做好,陈庆海参加了培训,还利用空闲时间练习。他告诉记者,开直播并不是为了给自家卖东西。
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脱贫户 陈庆海:过去最困难的时候,一年一家五口也只能挣到万把块钱。村集体经济搞这个木耳,去年大概能挣的有四五万块钱,光我一个人就挣了四五万块钱。现在的生活我很满意了,我现在就想通过这个直播,给村集体也做一把贡献,周边的村民都跟着多赚钱,把生活都过好。
被卖糍粑打开了“商业头脑”
萌发致富新思路的还有村民金汉腾,过去她常年在家照顾重病的老人和年幼孩子,没有经济收入。最近,她赚钱有了新门路。
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村民 金汉腾:旅游的人特别多,来了好多大巴,然后我就打了一盆糍粑放到这卖,没想到卖得挺好的,第一天卖了3盆卖了200块钱。一个月平均2千块钱收入,补贴家用够了。
金汉腾说,今年五一假期,村上迎来了大批游客,有几家条件合适的已经在村上的帮助下,搞起了农家乐和乡村民宿,她的心思也跟着活络起来。
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村民 金汉腾:娃他爸放暑假回来,我们可以试着经营农家乐,好了,娃他爸就可以不用出去打工了,就可以在自己家门口经营,一家人就可以团圆了。
买汽车、当主播、办农家乐
在走向小康生活的路上
每个金米村人都有着自己的小梦想
近五年间
金米村贫困发生率从21%下降到0.23%
人均纯收入从5700元增长到9600多元
让大家都对奔向更美好的小康生活
有了十足的底气和信心
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第一书记 赖胜涛:总书记说脱贫攻坚不是终点,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,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发展“一主两优”产业,以乡村旅游搭台,以木耳产业强村,以林下经济富民,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一千万的集体经济积累,带领群众发展致富奔小康。
来源:陕视新闻
记者:翟羽佳 王英淇 柞水台